2025年4月17日 | 关注我们
小贴士

基本信息

2023-05-01

地理位置

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长江与东海在此连接。上海正当我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人口

开埠时人口不足10万;1949年末户籍人口为520万;2015年末,户籍人口已增至1442.97万人,是建国初期的2.8倍。全市常住人口2415.27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户籍常住人口1433.62万人。

 

气候

上海四季气候比较温和。7、8月的温度最高,平均30多度;而1、2月温度最低,平均10度以下,虽然不会经常下雪,但湿冷的天气连北方人也难以抵受,因此冬天游上海要记得带防寒衣物;3月到5月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是最好的旅游季节。需要特别提醒的是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梅雨季节,8月底到9月上中旬是台风多发季节,常有瓢泼大雨,这两个时段游上海一定要带好晴雨伞。

 

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在春节到来前,家家户户都有以下习俗:

扫尘: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贴春联:家家户户在自家门上贴上一幅大红春联,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倒贴"福"字:在窗户上贴上窗花,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倒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窗花就是人们用大红纸剪出各种安庆!吉祥图案,是我国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是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贴年画,挂红灯笼:房里挂贴年画,悬挂红灯笼,也是为春节增加喜庆。   

放爆竹:家家户户都会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春节期间,我们不时可以听见爆竹声。   

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新衣,打扮得整整齐齐,先向神佛与祖先上香祭拜,然后出门去亲友家拜年。要是在路上见到熟人会相互拜年,先向对方说声"新年好",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初二:必须早起,女婿要陪着妻子回岳母家去拜年。   

初五:是迎财神的吉日,人们会准备一些食物拜祭。各个店铺开始接神,放鞭鸣炮,许多商店会选择这一天开张。   

在春节期间(指除夕至初五)中国人有许多节规和禁忌,如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扫地洒水、不得吵架,不得向人讨债,初一早上不得吃稀饭等等。   

春节食俗各地方有差异。北方人吃饺子,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为了讨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币、糖、花生、枣子和栗子等和肉馅一起包进新年的饺子里。吃到硬币的人,象征新年发财;吃到糖的人表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仁的象征健康长寿等。饺子形似元宝,新年里面条和饺子同煮,叫做"金丝穿元宝"。南方人吃汤圆,"汤圆"与"团圆"谐音,春节吃汤圆又有"家人相聚,团团圆圆"之意。南方是头几天淘米,名叫"万年粮米"意思是年年有余粮。

春节活动有舞龙、舞狮习俗、踩高跷、各地方都有各自特色的传统节目。   

春节为国定假日,全国人民放假三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元夜、元夕,这一夜的活动 —— 看花灯、提灯笼、猜灯谜 —— 全都跟"灯"有关,因此这一天又称为灯节。

关于灯节的起源,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东汉明帝时,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而后,每次在十五日月圆之时,于月光之下,人们都会隐隐约约看见一群神仙在婆娑起舞,有一天,天空突然飘来大片的白雪,遮住飞舞的神仙,人们一时不见神仙,大为惶恐,纷纷举起火把到处寻找,从此之后,虽然再也看不到飞舞的神仙,可是人们毫不死心,仍然年年拿着火把寻找,而后,火把演变为灯笼,就相沿而成风俗了。

元宵节燃灯与提灯的由来,另有一种说法:古代的私塾从春节前放寒假之后,一定要到正月十五日才开学,在开学之日,每个学生均须携带一盏精美的灯笼,到私塾请老师零星替他点燃起来,此一点燃的仪式称之为"点灯",它象征给被点燃者事事带来光明的前程,"点灯"的习俗流传下来,逐渐演变成提灯笼的风俗了。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

 

清明节:公历4月5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除了祭祀故人,又是踏青游玩的日子,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为国定假日,全国人民放假一天。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普遍的习俗有赛龙舟,端午节吃粽子,吃绿豆糕,给小孩佩香囊,女儿回娘家,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备牲醴,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悬挂菖蒲、艾叶,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相传赛龙舟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百姓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必定包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花色品种繁多。端午节佩香囊、饮雄黄酒、悬菖蒲、艾叶都是用来驱鬼辟邪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自唐宋以来,民间就有悬挂菖蒲、艾叶的习俗。菖蒲、艾为药草,可挂在室内,有杀菌消毒、净化空气的作用。

端午节为国定假日,全国人民放假一天。

 

七夕节:农历7月7日晚

七夕,起源于汉代,也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相传是织女跟牛郎两星相会于鹊桥,因此又称为情人节,这是一个最富罗曼蒂克的节日。

有关织女与牛郎的传说,最早来自东汉《古诗十九首》的记载 。由民间相传至今, 据传古时天上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名叫织女,她不但长得花容月貌,而且手艺精巧,每天辛勤织锦,另外有位名叫牛郎者,长得英俊挺拔,勤于耕种,两人结婚后恩爱异常,不久因两情缱绻而荒废了工作,玉皇大帝知悉后,十分担心,就命喜鹊转告两人,每星期只准聚会一日,其余六日均须努力工作,不料,粗心的喜鹊把命令误传说:" 两人每天可相聚一次,因此两人大喜,继续恩恩爱爱的生活,终至把工作完全荒废了。玉皇大帝知道后,非常生气,就用发簪在天空划了一道银河界线,把两人拆开,规定两人每年在七夕相聚一次,此外,为了处罚失职的喜鹊,命喜鹊在生年七夕,必须聚集同类,在银河上搭起一座鹊桥,好让织女与牛郎能过桥相会。

在这一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很多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向自己心爱的人表达爱意求婚或的最佳时刻。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据说中秋节起源自春秋时代,阴历把一年分为四季、十二个月,一、二、三月为春季,四、五、六月为夏季,七、八、九月为秋季,十、十一、十二月为冬季,八月十五日,正好是秋季中间的那一天,故称之为中秋。"中秋节"之名称,亦由此得来。

民间流传许多有关中秋节的神话故事,诸如:嫦娥奔月、吴刚砍桂树、玉兔捣仙丹、唐明皇游月宫等,其中以"嫦娥奔月"最脍炙人口,也流传得最广。

相传在四千多年前,夏朝君王后羿,勇武善战,精于射箭,百发百中,但他贪图享受,横征暴敛,百姓生活困苦。为求长生不死,后羿向隐居昆仑山的王母娘娘求到此药,并择一黄道吉日,准备服下仙药。后羿的妻子嫦娥,不仅美丽善良,更体恤百姓的疾苦,不忍他们永远被她丈夫残暴的统治,于是偷偷吃下仙药。她吃下之后,身体立刻飘浮起来,一路奔向月宫而去,后羿发现后追赶不及,嫦娥带着心爱的小白兔,一直居住在清冷的广寒宫。

中秋节,为何家家户户要吃月饼呢?

据说元朝末年,朱元璋起兵反抗元朝的暴政,最后,义军已将大都(北京)团团围住,可是元兵仍顽强抵抗,做困兽之斗,由于久政不下,军师刘伯温就想出一条计谋,他命人做了很多月饼,并派人以月饼小贩的身份混进城去,把月饼分赠给城中的汉人,月饼中藏有字条,上面约定八月十五日集体起义,到了中秋那一天晚上,里应外合,一举消灭了蒙古人,而后,为了纪念此一推翻暴政的日子,每年到了八月十五日,都会吃月饼,日子久了,中秋节吃月饼,乃相沿成习。据说中秋之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如今许多地区盛行中秋赏桂、 赏菊花、 观潮、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猜灯谜、走月亮、舞火龙、跳月、等中秋习俗。

中秋节为国定假日,全国人民放假一天。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在1989年,中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中国公共假日

公共假日

日期 节日 法定假期
1月1日 元旦 1天
大年初一(农历) 春节 3天
4月4日或4月5日 清明 1天
5月1日 劳动节 1天
五月初五(农历) 端午节 1天
八月十五(农历) 中秋节 1天
10月1日 国庆节 3天

 

日期 节日 假期 放假人员
3月8日 妇女节 半天 女性
5月4日 青年节 半天 14岁以上
6月1日 儿童节 1天 14岁以下
8月1日 建军节 半天 现役军人

 

元旦:公历1月1日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元旦为国定假日,全国人民放假一天。

 

妇女节:公历3月8日

妇女节又称(国际妇女节)是世界各国妇女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

妇女节为国定假日,妇女放假半天。

 

劳动节:公历5月1日

每年的5月1日,国际劳动节,它是全世界工人阶级斗争的历史纪念。

劳动节为国定假日,全国人民放假一天。

 

青年节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对我国的侵略行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最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卫民族独立与争取民主自由的坚强意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49年政务院正式宣布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青年节为国定假日,14-28岁青年放假半天。

 

儿童节 :公历6月1日

中国自1949年12月宣布:以“六一国际儿童节”代替原来的“四四儿童节”,六一儿童节规定少年儿童放假一天。

儿童节为国定假日,十三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放假一天。

 

国庆节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所以就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在这1天前后各地都会挂上大红灯笼,国旗等来庆祝我国的诞辰。当晚,全国各地区都会推出欢庆国庆的大型文艺节目。

国庆节为国定假日,全国人民放假三天(10月1日、2日、3日)。

新闻

"蝴蝶兰",20周岁啦!

“蝴蝶兰”绽放廿载上海东方艺术中心20周年庆典星光闪耀

2025-06-30

"路易号"内部长啥样?上船看一看

近日,"路易号"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这巨大的"船身"里有些什么呢?一起登上这艘"巨轮",沉浸式探索一下它的内部吧!

2025-06-30

乐高乐园开园、夏季音乐节、博物馆奇妙夜......沪小游带您玩转上海一周

本周,上海乐高乐园开园,2025上海夏季音乐节开幕,沪上各大博物馆也将推出"博物馆奇妙夜"活动.展演方面,瓦格纳三幕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杂技剧《战上海》、舞剧《杜甫》《破冰》、林忆莲《回响 Resonance》2025 巡回演唱会等也将一一亮相.详见⬇

2025-06-30